东汉人边韶,字孝先,教授几百人读儒家经书。
有一次他在白天坐着打瞌睡,弟子们便私下嘲笑他说:
“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边韶暗地里探知了这些话,想起《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感叹自己很久没梦见周公,就立刻作嘲语反驳道:
“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嘲笑的弟子们听了这话,十分惭愧。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故事通过双关语、文化典故和身份反转制造幽默效果。边韶将弟子嘲讽的‘腹便便’转化为‘五经笥’(装满经典的竹箱),把打瞌睡解释为‘思经事’‘通梦周公’,巧妙借用《论语》中孔子‘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典故完成身份逆转,将懒惰形象转化为勤学象征。弟子们用三字经式的童谣发起攻击,而老师以更工整的六言诗反击,形成语言形式的降维打击。这种知识储备碾压式的反杀既符合古代师徒权力关系,又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逻辑(用儒家经典反驳儒家弟子)制造意外惊喜,最后‘师而可嘲,出何典记’的反问更凸显了文化权威的不可动摇性,使幽默效果在维护师道尊严的同时完成智慧展示。
2024/09/27 14:00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