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一百次都没找到对象,还可以出教程…

相亲一百次都没找到对象,还可以出教程…

男生相亲一百次才得到的经验
1、加上联系方式
首先确定基本背景资料是否满足各自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直接pass。用时1h左右。标准因人而异,这一阶段绝不要将就!
2.在加微信后的一周聊清楚以下话题:消费观、金钱观,如何看待亲密行为、既往恋爱史、事业规划、当前恋爱节奏把握,计划大概何时进入婚姻,渴望的婚后生活、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生育、婚养、陪伴、家务);如果没有重大异议,可以进入下一步,否则打住。
(第一周)注:聊天一定要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展开,不要每天早安、晚安、或者说生活中的琐事瞎扯淡,那些话题说再久也没有什么意义。最好能够电话进行沟通,这样对话有连续性,思考会更加深入。
3.见面:选择公园,吃饭,遛弯之类的交流较多的活动:不要选择看电影,逛博物馆等几乎0交流的活动。如果比较满意则请客,不然果断AA。

(第二周)面对面聊天依然围绕以上话题进行,相当于让对方和自己对关键问题的二次确认,很多女生不是很成熟,其实对以上问题没有什么思考,要引导她进行思考。
4.约会后观察女方是否主动积极找你聊天,有2、3次主动发消息的情况下,则考虑第二次约会,选择比较贵的餐厅带上花或者礼物表白,如果女方很少主动发消息,则到此打住。(第三周)

5.如果表白成功则进入正常情侣的环节继续积系感情:表白失败则打住,返回步骤一继续。第四周)整个流程大约用时1个月,在步骤1-2可以多线操作,在步骤3-5则进入专心1v1的环节。这是我最近总结的效率较高,又比较经济,同时绅士礼貌的过程。
这套流程的精髓在于在前期大量的筛选,必须通过背景资料,和话题共识可以筛选掉80%的人,而仅仅花了不到20%的精力与金钱:而将剩下的20%作为重点对象用80%的精力去考察,防止个对象聊了大半年,发现不合适(有重大分歧),对于双方沉成本都很高,陷入双输的窘境。
这篇SOP主要面向以结婚为目的人,且近3年有结婚计划的,主打的就是效率,经济,最优化筛选,想慢慢找感觉的请绕行。
母胎单身的慎重操作,因为恋爱经历少,对自己和异性了解不一定明确,容易翻车。
兄弟们,感情中没有具体规则。在感情中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能让对方被你吸引,对你有兴趣,那做什么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女生真的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死板,只要有感觉了,会比男生更加主动。她喜欢你,是因为你能带给她恋爱的感觉,女生也喜欢刺激的感觉,她能因为你产生开心、紧张、浪漫、期待的感觉,而不是一直早安晚安,吃了么,在干嘛的问候。

还有不懂得,遇到追女生情感困扰,不会聊天找话题拉近距离,都可以找我聊聊。愿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甜甜的恋爱。
相亲一百次都没找到对象,还可以出教程…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图片之所以幽默好笑,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标题“男生相亲一百次才得到的经验”本身就带有夸张的成分。一般人不会相亲一百次,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显得非常极端和搞笑。这种夸张的手法容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笑意。 其次,图片中的内容详细描述了一套看似科学且严谨的相亲流程,包括加联系方式、聊特定话题、选择合适的见面活动、观察对方反应以及表白等步骤。这种将感情问题量化和标准化的做法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感情本是复杂且多变的,将其简化为一套机械的操作流程,显得既滑稽又不合理。 再者,这套流程强调效率、经济和最优化筛选,甚至提到了“80/20法则”,这通常是用于商业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概念。将这些严肃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寻找伴侣这样个人化和情感化的场景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幽默感。 此外,图片最后提到“感情中没有具体规则”,与前面详细介绍的“规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让人觉得既真实又搞笑。它揭示了尽管前面列出了一套详细的流程,但感情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 最后,补充信息“相亲一百次都没找到对象,还可以出教程…”更是点睛之笔。它直接指出了这套教程的荒谬之处:作者本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竟然还能总结出一套教程来指导别人。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让人觉得既无奈又搞笑,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幽默效果。 综上所述,这张图片通过夸张的经历、机械化的感情处理方式、严肃理论与实际情境的反差以及自我调侃的补充信息,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效果。
11
收藏
07/03 23:30 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并由服务商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