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正在中国旅行的英国太太,带着一条很漂亮的小狗走进一家餐馆吃饭。
 
由于语言不通,她对着服务员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指指小狗的肚子。服务员拉走了小狗,放了几盘点心在她面前,又打手势叫她等一会儿。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菜上来了,太太吃得很满意。
 
临走,她打手势要回小狗时,与服务员起了争执。懂英语的经理赶来问道:“太太,不是您要求我们代做狗肉的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跨文化误解制造了双重意外效果:英国太太用手势表达'给狗喂食'的诉求被误解为'烹饪狗肉',既展现了语言不通的荒诞性,又暗含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讽刺。结尾经理的质问形成精准反转,服务员将'指嘴+指狗肚'解读为'人吃狗肉'的推理符合逻辑却荒谬,这种认知错位制造了安全范围内的冒犯感。故事结构完整,从铺垫(手势点餐)、发展(端出人类食物)、转折(狗肉误会)到爆点(经理解释)层层递进,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的节奏。但涉及狗肉议题可能引发部分动物保护主义者不适,且需要受众具备'中国存在食用狗肉现象'的认知背景,导致普适性扣分。
245
收藏
05/16 17:03 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并由服务商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
有个人去世了。他的津巴布韦朋友、美国朋友、以色列朋友、韩国朋友和印度朋友去参加他的葬礼。 津巴布韦人在他棺材旁杵立良久,给他随了200块钱。 美国人给他随了100块钱。 以色列人拿走那300块钱,给他打了张350块钱的欠条。 韩国人宣布他身上穿的西服是属于自己的,然后扒下来拿走了。 印度人把那个人翻了过来。
今天去幼儿园接弟弟,发现他一直盯着一个女孩吃糖葫芦,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我怜悯之心大起,说:“喜欢吗?哥哥给你去买一个!” 弟弟犹豫了一会儿,说:“哥哥,贩卖儿童是违法的!”
昨天,一个新来的同事问我:“财务科那个大姐多大了,结婚了吗?” 我问他为什么关心这个?他就说:“我去报销,当时财务科就我和她两个人,她让我寂寞的时候去找她。” 今天,他被财务大姐臭骂了一顿,原来大姐说的是“季末”。
以前看电视时,男女主有误会总是说不清楚,或者沉默不语,我那时候真的不明白,直到我身临其境时,我甚至比他们还要沉默。
车站过安检,一个男子竟然匍匐着身子朝安检机内钻,天底下居然真有这样的撒子。我赶忙将他拽了出来。男子一脸懵逼瞪了我一眼,扭头又开始钻。我的小脾气瞬间就上来了,一把攥住了他的皮带。这时,一个车站保安飞舞着警棍狂奔过来,吼道:你丫再动一下修理师傅试试!
上班不仅没有提高我的收入反而还降低了我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