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齐国人到赵国去学弹瑟。
等到老师弹完一支曲子,他就马上用胶把调音的琴柱粘牢,以为这样就能把老师的技巧学到手了。
他满意地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你们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曲调了!”
说完弹了起来,可总是弹不成曲。
回家三年都始终未能弹得一曲,这人就怪起赵国的老师来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故事通过胶粘琴柱学艺的荒诞行为制造了基础笑点,符合‘意外与反转’中预期违背的标准,用极端行为讽刺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也具备社会洞察维度。但笑点较单薄:首先瑟与琴柱的古代乐器知识提高了理解门槛,削弱了普适性;其次‘三年未成曲’的结局缺乏足够反转力度,责怪老师的归因逻辑符合常规预期,未能突破听众心理阈值;最后故事未运用双关、谐音等语言技巧,仅靠行为荒诞性支撑,导致后效测试维度中的分享欲与记忆度较弱。
2024/10/06 02:1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