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那些骗人的鬼话
急诊: 不严重,患者还能动呢
收进来一看: 全身就眼球能动

4913

来一个骨折的患者,急诊: 80后。
病人: 86岁

3.9万

急诊: 患者拉肚子了
下去一看,他在喷啊他在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4万
急诊从养老院拉来了4个病人,说的是有人照顾,好家伙,三个瘫痪在床一个精神病,合着是精神病照顾三个瘫痪在床的。结果就是瘫痪的三个还没搬到床上,精神病的丢了7.8万。
那次急诊打电话给我:“口腔科吗?额面部外伤,来急诊缝合。” 我到那一看:“伤口里面咋黄黄白白的,是啥呀?” 隔壁路过的神经外科医生说:“那是脑子。” 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新鲜的人脑,我真的是……收起

● 2.1万
真人真事(当事护士):急诊:肠梗阻男病人,一般情况蛮好。
我:病人可以动吗,我这里只能护士站加床。
急诊:可以动。
病人上来只有眼珠子能动,因为护士站有灯,家属觉得照眼睛,给病人眼睛上搭了块白毛巾。
第二天一早来接班的医生偷摸问我,为啥要把尸体放护士站。
我说:你别瞎说,那是我晚上收的老 baby 收起。
在急诊实习,来了个车祸复合伤的,二十好几处骨折,人都晕死过去了,老师让我给骨科打电话,说“摔了一下,没啥大事”。

3093

骨科的我们经常挨急诊这么骗。

845
急诊说生命体征很平稳,安排个规培医生送上的,好家伙,一上监护仪果然很平稳,都是直线!

2249
上次他们说来了个被刀划伤的,结果给我送了个被刀捅了个对穿的歪果仁,我直接炸了
急诊说来个新病人,我问重不重,她说不重,结果就体重不重。

1402

其他科:让我看看你哪坏了。
急诊科:让我看看你哪还好着。

1680
谁懂啊,主动脉夹层收错了科室
3779

你就说痛不痛
1883
急诊:没事,很平稳
= 还有心跳和呼吸,仅仅不用插管抢救

急诊:轻症
=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准备插管

急诊:病人是有意识的
= 病人随时会失去意识
去年疫情刚放开那会儿,急诊说挑了个最轻的病人给我送上来,送来一看:呼衰+心衰+房颤+可疑心梗+98岁,当时气的想下去跟急诊打一架。对了,我产科 2.2万。
急诊:车祸来的,生命体征平稳,就一点擦伤,能动。
推过来一看,就左眼能动。
急诊:脏器一个都没坏。
推来一看,骨头都断完了。
急诊科改名诈骗科吧,给我们送上的病人说,病人都好,就是憋气、头晕,送上来还没进病房就开始心肺复苏。

02-09·北京回复 3820
你就说是不是憋气吧

02-09·内蒙古回复 1185
没气儿了都,当然憋

02-09·北京回复 1275
急诊: 只要不死在我这,爱死哪死哪
2798

急诊: 体表有擦伤
实际: 土方车拖行50米
4100

我骗急诊没床位,急诊骗我是轻症
8805
切记,急诊只有一句话能信,你好急诊。
2.7万就俩字,急诊是真的,他打电话你就根本好不了一点。
4563
急诊:没啥大问题,血压有点儿低!多低?
急诊:不知道,测不出来了。
血压测不出,请设备科会诊。

3343
急诊: 眼科,这有个人眼睛有点问题
给你送过去了

眼科: 瞳孔扩散
2.7万
戴上美瞳办出院
8235

你小子多少是有点医术在身上的
急诊,最善于发现每个患者的优点
4.0万
精辟

6884
急诊科那些骗人的鬼话
这些图片之所以幽默好笑,主要是因为它们通过夸张和反差的方式展现了急诊科医生与患者、其他科室之间的互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解释: 1. 急诊科的描述常常与实际情况形成强烈反差,比如“不严重,患者还能动呢”结果全身就眼球能动,这种反差让人感到意外和搞笑。 2. 一些评论中提到急诊科医生对病情的描述往往轻描淡写,但实际情况却非常严重,如骨折患者被描述为80后,结果是86岁高龄老人,这种年龄上的误会也增加了喜剧效果。 3. 有些评论揭示了急诊科医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无奈和调侃,比如“只要不死在我这,爱死哪死哪”,这种看似冷漠但实际上充满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让人会心一笑。 4. 还有一些评论通过对比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方式来制造笑点,例如急诊科说“病人是有意识的”,实际上病人随时会失去意识;或者急诊科说“没啥大问题,血压有点低”,结果血压测不出来,这种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偏差也让人觉得有趣。 5. 最后,一些评论直接调侃急诊科医生的“骗人”技巧,比如“急诊科改名诈骗科吧”,以及“急诊只有一句话能信,你好急诊”,这种自嘲式的幽默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总的来说,这些图片通过各种夸张、反差和自嘲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急诊科工作中的种种趣事,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不易和乐观精神。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保存
喜欢4
2025-03-18 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并由服务商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
扫码打开小程序
看最新、最热搞笑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