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同事经常闹矛盾。
 
今天偷偷地看了一下同事的手机,发现他有一个号码的备注是“老婆”。
 
于是我机智地发了:“我们分手吧。”
 
我心里暗笑起来,笑了不到3秒钟,我手机响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双重反转制造意外效果:首先利用偷看手机备注制造恶作剧预期,随后来电铃声打破预期形成自我反噬的喜剧效果。符合短笑话的节奏感要求,铺垫(闹矛盾/偷看手机)与爆点(短信/来电)在3秒内完成闭环,利用职场人际关系和现代人手机依赖的共情基础,结尾的自我尴尬既完成对冒犯行为的无害化处理,又通过延迟联想(听众需半秒反应来电者身份)增强笑点后劲。但受限于职场特定场景,部分缺乏亲密关系体验的受众可能共鸣减弱。
237
收藏
2024/09/27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