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三人,二男一女,大男45岁,小男21岁,女30岁。
三人之间没有竞争,所以关系融洽,相处得宜。
某日,女的上调,从这个办公室搬出去了,庆贺酒宴上,大男祝酒后,质问女人:“你为什么要抛夫弃子?”
,“抛夫弃子”
引得全桌人哄堂大笑。
又一日,小男也上调了,庆贺酒宴上,先走的那女人的丈夫,酸酸地问大男:“听说上次酒宴上,先生语出惊人,这回有什么好说的?”
大男愣一愣,说:“还有什么好说的,俺奋斗半生,只落得如今妻离子散! ”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双关语和职场人际关系制造幽默。第一次‘抛夫弃子’将同事关系戏剧化为家庭伦理关系,利用‘夫’暗指办公室二男、‘子’谐音小男年龄差,在酒宴场景中形成禁忌话题与无害调侃的反差。第二次‘妻离子散’延续该逻辑并递进,用自嘲式哀叹强化荒诞感,既暗示两位同事相继离开的孤独,又戏仿中年危机叙事制造错位笑点。两次反转均依托汉语的多义性,在‘同事离别’与‘家庭破碎’间建立意外类比,既触碰了‘职场如家庭’的潜在共鸣,又因人物无真实亲属关系规避冒犯风险,符合酒宴场景下熟人社交的调侃尺度。
2022/07/29 03:58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