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古时候,称呼“我”的方式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吾,余。
小明喊道:寡人!朕!
老师没理会他,又问:还有哪些?
小明又喊道:老衲!贫僧!贫道!
班里已经笑成一片。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课堂问答场景制造反差,小明用古代帝王(寡人、朕)和宗教人士(老衲、贫僧)的夸张自称打破常规答案,形成帝王身份与普通学生、宗教超然感与课堂严肃性的双重错位。第二波回答从帝王转向出家人,叠加了身份降级(皇帝→和尚)和职业混杂(道士混入僧人)的荒诞感,构成递进式笑点。语言简洁且符合学生卖弄课外知识的行为特征,肢体可想象小明越喊越兴奋的状态,受众学生群体对古代称谓有基本认知又尚未形成严肃历史观,能安全享受身份错位的乐趣。
2024/10/08 02:4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