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世世代代”造句,并让家长签名。
牛小明造的句子是:我们家世世代代都姓牛。
他爸爸一看,提笔在后面批了几个字:情况属实。
2、我一同学名叫吕品品。
她小学时一次老师让她们写自己的名字在张空白纸上。
小时候写字都特别认真。
她一笔一划写的时候老师在那边喊:“同学不要在纸上画格子!”
3、语文课,布置了一篇《我的妈妈》的作文,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有两个人的内容一模一样。
老师把他们两个叫出来,问:“你俩的作文写得一模一样,到底是谁抄袭了谁?”
一个学生道:“老师,我俩谁也没抄袭谁。”
老师:“那内容咋会完全一样?”
学生:“我们两个是龙凤胎,写的是同一个妈。”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三则笑话均成功运用了反转与意外元素制造笑点。第一则通过牛小明直白的造句与父亲严肃的‘情况属实’批注形成荒诞反差,利用字面意义解构成语的深层含义;第二则巧妙结合吕品品姓名笔画特性,将学生认真写字误解为画格子的行为,制造了视觉双关效果;第三则利用龙凤胎同母设定破解抄袭质疑,在常识盲区完成逻辑跳跃。三则故事都基于校园生活场景,具有强代入感,语言简洁符合相声‘三翻四抖’节奏,父亲批注、姓名笔画、双胞胎设定等元素均实现用最小信息量触发最大喜剧效果,且规避了冒犯风险,适合全年龄传播。
2024/09/28 02:39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