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太太与学官太太、营官太太在酒席上闲谈,谈到了各自老爷的头衔。
 
县官太太说:“我们老爷封的是文林郎。”
 
学官太太说:“我们老爷封的是修职郎。”
 
最后轮到营官太太了。营官太太说:“我们老爷是黄鼠狼。”
 
县官太太和学官太太听了很奇怪,问道:“怎么有这样的称呼?”
 
营官太太回答说:“我常见我们老爷下乡办案,回来时总要拿来不少鸡鸭,这还不是黄鼠狼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双关和反讽手法制造了有效笑点。营官太太将'黄鼠狼'与官员下乡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建立联系,在保持表面谐音趣味(修职郎/黄鼠狼)的同时,暗含对官僚腐败的辛辣讽刺,形成语义双关。故事结构采用典型'三幕式'对比:前两位太太正经回答形成铺垫,第三人意外回答制造反转。动物比喻将抽象贪腐行为具象化,'下乡办案带回鸡鸭'的细节描写既符合黄鼠狼偷鸡的习性认知,又精准指向古代差役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在荒诞中达成批判性与娱乐性的平衡。不过需要听众具备古代官职制度的基本认知,且谐音梗存在地域方言理解门槛。
239
收藏
2024/09/27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