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国人来台湾谈生意,台湾公司的老板便招待他去打高尔夫球。在打完球的第二天,这位外国朋友遇到了公司老板。
 
老板问道:“球打得如何?”
 
外国人答道:“这里的球场很棒,打球是一种享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开球前,球童总会骂我!?”
 
这老板听了当然很生气,于是把球童找来。
 
球童很无辜地说:“我只是把球摆好后,用台语对他喊~〔发球〕……”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台语谐音梗制造文化误解的幽默效果,符合意外反转和语言技巧标准。'发球'在台语发音近似脏话的设定,既保持了文化差异带来的荒诞感,又未触碰冒犯边界。球童的无辜解释与外国人的困惑形成强烈对比,符合'预期违背'原则。铺垫中高尔夫社交场景具有职场共鸣,结尾抖包袱节奏利落,符合'三翻四抖'结构。但受限于需要理解台语发音机制,普适性稍弱,且谐音梗存在一定地域文化门槛。
176
收藏
2024/10/05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