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小鸡是从哪儿来的?”
 
母亲:“是从鸡蛋里变出来的。”
 
“那以后我可不敢吃鸡蛋了。”
 
“为什么?”
 
“要是在我肚子里也变出小鸡来,该怎么办哪。”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儿童天真的视角制造了双重意外效果。首先利用生物常识(鸡蛋孵小鸡)建立预期,随后用幼儿特有的具象思维打破逻辑(害怕鸡蛋在体内孵化),形成了生物学认知与童真逻辑的错位反差。对话结构符合'三翻四抖'节奏:首句提问铺垫常识,母亲回答建立认知,孩子转折制造悬念,最后担忧引爆笑点。使用食品安全这个全民共鸣的话题,但通过低龄化表达消解了冒犯性,在无害的荒诞中完成压力释放,符合亲子对话场景且无文化理解门槛。
191
收藏
2024/09/28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