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一个学生总是旷课,老师屡教不改,只好请家长来。
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当着老师面批评孩子:“报上老是登‘兴儿上学’(形而上学)、‘兴儿上学’,连兴儿都上学了,你还旷课,你让我这老脸往哪儿搁!”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谐音双关(‘形而上学’与‘兴儿上学’)制造反差,利用文革时期特殊语境下政治术语的误读讽刺时代荒诞性,符合意外反转和语言技巧标准。家长将哲学概念误解为人名产生的荒诞对比,既暗含对政治狂热导致常识异化的批判,又通过‘连兴儿都上学’的朴素逻辑强化喜剧张力,在特定文化背景受众中能引发延迟领悟的讽刺笑点。但受制于历史背景知识门槛(需理解文革话语体系及‘形而上学’的政治批判语境),部分年轻群体可能无法立刻捕捉语言歧义,导致共鸣范围受限。
277
收藏
2024/09/27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