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老师问小明:1+1=?
小明说:“不知道。”
老师说:“回去问你的家人吧!”
放学后,小明回去问爸爸。爸爸在看报纸,说:“姚明!”
小明又去问妈妈。妈妈在看电视,说:“地震!”
小明又去问哥哥。哥哥在看书,说:“皮诺曹!”
小明又去问姐姐。姐姐在吃冰激凌,说:“爽啊!”
到了明天,老师再次问小明:1+1=?
小明说:“姚明!地震!皮诺曹!”
老师说:“小明,你快点说啊?要不让你一直站在这里。”
小明说:“爽啊!”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家庭成员不同场景的无厘头回答制造意外感,利用重复结构累积荒诞效果。数学问题和家人答非所问的极端反差形成强烈对比,结尾将‘爽啊’作为最终答案完成双重反转(既打破数学逻辑又呼应姐姐吃冰淇淋场景)。每个家庭成员的回答对应其行为特征(爸爸看报纸联想到姚明身高、妈妈看地震新闻等),在冒犯边界内完成对家庭交流错位的调侃,符合‘安全打破规则’的幽默机制。虽然谐音梗和双关使用较弱,但通过场景化叙事让听众能快速代入小明视角,延迟笑点在意识到各回答对应家人行为时产生二次幽默效果。
2024/10/08 02:1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