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到某地旅游,当地习惯早餐是馒头、稀饭,并且每人一个鸡蛋。
 
这天早晨,一人剥开一个鸡蛋,是坏的,就跟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不一会儿,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忘了是哪个人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人沉默不语。
 
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还是没人答应。
 
这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的蛋坏了?’”
 
忽然,餐厅主任觉得这话不对劲,赶紧又改口,又高声喊了一句:“哪位是坏蛋?”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语言歧义和身份错位制造双重笑点。首先利用'蛋'在中文里对男性生殖器的隐晦指代,服务员直白的'谁的蛋坏了'产生第一层尴尬笑料;接着餐厅主任试图用敬语'哪位'化解尴尬,却因'坏蛋'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兼具'变质鸡蛋'与'品行恶劣者'的双重含义,使礼貌用语意外升级成群体人身攻击,形成更强烈的反转效果。两次语言误会层层递进,且精准踩中'服务行业用语规范'与'汉语多义词特性'的认知共性,最后'坏蛋'质问的荒诞场景成功解构了日常纠纷的严肃性,符合三翻四抖的节奏设计。
197
收藏
2024/09/27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