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小王从动物园回来,惊奇地和我说道:“我跟你说个好玩的事儿,附近的动物园里有只猴子,也不知道是哪个种类的猴子,长得奇丑无比!我看得都快吐了!”
 
我有点好奇,当即决定去看看那只猴子能丑到何种地步。
 
结果我去了,然后人麻了。
 
小王疑惑:“你咋了,怎么一直不说话?”
 
我幽幽道:“我去看了猴子,和它对视了一眼……”
 
小王更好奇了:“然后呢?”
 
我:“然后它吐了。”
 
小王听完哈哈大笑,道:“你得庆幸它不是峨眉山的猴子,不然它不仅吐,它还要挠你呢!”
 
我真是哭笑不得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双重反转构建核心笑点:首先利用‘人吐槽猴子丑’到‘猴子反吐’的生物行为错位制造荒诞感,其次借‘峨眉山猴子会挠人’的互联网热梗二次延伸,形成递进式笑料。语言节奏把控精准,‘对视一眼’的留白为反转蓄力,结尾地域性梗的植入既触发群体共鸣(知晓峨眉山猴子攻击性的受众),又将冒犯性转移至虚构动物形象,符合安全打破规则原则。自嘲式叙事(人被丑猴反吐)弱化了攻击性,动物丑态吐槽属于低风险话题,而‘吐’的动作本身带有生理性喜剧色彩,多重机制叠加使笑点具有延时发酵特性。
264
收藏
2023/06/01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