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完《大海》那篇课文后,看着下面的同学们问到:“同学们,有谁见过大海,请站起来。” 结果只有小明站了起来。
老师:“现在有请小明同学讲一下大海的样子。”
小明:“圆圆的,黄黄的……”
老师:“停停停。”
老师:“小明,你说的是哪个大海?我怎么没听说过?”
小明:“老师,我说的是胖大海啊。”
老师一听,直接气晕……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大海’与药材‘胖大海’的谐音双关制造意外反转,利用课堂场景创造代入感。小明将课文意象强行嫁接日常物品的荒诞逻辑,既符合儿童认知错位的特点,又暗含对教育脱离生活的微妙讽刺。结尾老师气晕的夸张结局放大了喜剧效果,而‘圆圆的黄黄的’描述与胖大海实物的精准吻合,则构成了延迟笑点的二次触发机制。
2022/08/03 22:32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