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我有个女同学替别人考试,写名字时下意识写了自己的姓,然后意识到错了,就把自己的姓划掉又写了被替考人的名字。
 
正巧被监考老师看到了,老师说:“你还能把自己的名字记错啊!”
 
同学急中生智地说:“我爸妈……离婚了……”
 
老师沉默了,就没再过问。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故事通过替考场景和急智应对制造了双重意外效果。首先在作弊过程中因写错姓名产生第一次危机,随后用父母离婚的荒诞借口形成反转,既突破常规逻辑又触碰禁忌话题却不越界。监考老师的沉默与考生利用社会敏感话题的急智形成微妙讽刺,暗合青少年对权威规则既畏惧又挑衅的矛盾心理。语言简洁仅保留核心冲突,用‘划掉姓氏’‘离婚’等细节制造画面感,符合‘安全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借口本身具有延迟笑点,次日回忆时‘离婚’借口的荒诞性会随着回味增强,但涉及作弊行为可能引发部分受众道德不适略微削弱效果。
218
收藏
2020/08/24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