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儿子感冒发烧了,带他去医院打吊水。
 
一位年轻的护士一边安慰一边打针:“小朋友你好勇敢,也不哭啊,真棒。”
 
第一针偏了,第二针时她说:“小朋友,不怕,马上就好了,乖。”
 
又扎偏了,扎第三针的时候,我愤怒地想说话时,儿子带着哭腔说:“阿姨,你别说话了,认真点好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内容通过真实医疗场景引发普遍共鸣,护士三次扎针失败与幼儿反常识的冷静劝诫形成强烈反差。5岁孩童用成年人口吻指出护士失误,既打破对儿童哭闹的刻板预期,又以稚嫩声线消解攻击性,在冒犯边界上把握得当。三次重复扎针动作叠加递进效应,最终用'别说话'实现语言双关(表面劝护士专注/暗讽技术差),符合三翻四抖的节奏设计。自嘲式育儿经历容易引发家长群体情感释放,天真吐槽兼具荒诞幽默与社会观察(医护人员压力),具备延迟笑点和复述传播潜力。
167
收藏
2024/10/04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