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首饰店里,我想买一个银质的手镯,就是那种一个大圆环形状的。
我看上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店员拿给我看,问我自己买还是送人,我说是自己买的。
她就建议我试一试!
于是我开始往手上套手镯,却始终套不进。
店员诧异地看着我,十几秒后,店员终于明白了,她说:“小姐,这个是耳环。”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这个笑话通过制造认知错位实现了有效反转。故事铺垫自然:顾客选购首饰、店员常规询问、试戴困难等细节营造出真实购物场景,使听众完全沉浸于手镯购买的情境中。当「始终套不进」的异常行为持续十几秒后,店员恍然大悟的「耳环」揭晓瞬间打破观众预期,利用首饰品类的尺寸常识差制造荒诞感。其幽默源自生活经验的反差——耳环与手镯的尺寸差异本应显而易见,但消费者在专注挑选时可能忽略品类标识的细节,这种微妙的共鸣点让尴尬情境变得亲切可笑。语言节奏控制得当,从日常对话到异常行为层层递进,最终用简短的五个字引爆笑点,符合喜剧的「三翻四抖」结构。
2022/04/24 15:23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