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到一个班级代课,起立时,有学生不小心把桌子碰得“砰”的一声响。
 
老师很生气,问下面:“是谁把桌子碰响的?”
 
那个学生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报告老师……是无意中碰响的。”
 
“谁是吴易忠?”
 
老师连问几声都没人理他,于是勃然大怒,“吴易忠,给我站起来!”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制造了预期违背的反转效果。'无意中'与'吴易忠'的谐音误解构成了核心笑点,符合语言技巧中的双关手法。老师将学生的辩解误听为人名的荒诞感,既映射了师生权力关系中的紧张感,又以无害的方式解构了严肃场景。铺垫部分通过学生战战兢兢的回应与老师反复追问形成节奏蓄势,最终在'勃然大怒'的爆发点释放喜剧张力。这种对日常小摩擦的夸张化处理,既能让听众产生代入感,又不会触及冒犯边界。但笑点触发机制稍显单一,主要依赖语音误解这一传统技巧,在创新性和延迟回味度上有所欠缺。
396
收藏
2022/08/10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