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I am sorry!
老外:I am sorry too!
学生:I am sorry three!
老外:What are you sorry for?
学生:I am sorry five!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咱们学生的口语是提高了,但听力还是不行,不过老外也有听错的时候。
 
有个老外到唐山去旅游,住在当地一户农家里。早上起来,看见院子里有只猫,就逗猫玩。这时候这户人家的老太太出来了,就说:“鼓捣猫呢?”
 
老外还以为是问“早上好”,于是就回了一句:“Good morning!”
 
到了晚上,老太太又看见这老外在洗衣服,就说:“鼓捣衣服呢?”
 
老外赶紧又回答一句:“Good evening!”心里真佩服,中国人厉害,连老太太英语都说得这么好!
 
深夜,老外泡了一杯牛奶,准备喝完睡觉,又被老太太看见了,问老外:“鼓捣奶呢?”
 
老外一听,“Good night!”都会说,彻底晕菜。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内容通过方言谐音梗和跨文化误会构建双重笑点,符合幽默本质中'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准则。第一则笑话利用'sorry'的谐音序列制造数字递增的意外感,第二则通过唐山话'鼓捣'与英文问候语发音相似性形成连续反转,形成递进效应。中英文语音错位既展现了语言技巧中的双关谐音,又暗含对语言学习困境的社会洞察,老太太无意识'英语造诣'与老外过度脑补形成荒诞对比,符合'在冒犯与共鸣间找到平衡'的幽默机制。两则笑话嵌套式结构强化记忆度,方言梗虽存在地域文化门槛,但核心逻辑依托普遍存在的跨文化交际经验,具备延迟笑点和分享欲特质。
354
收藏
2024/09/27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