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儿子读书情况。
我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他:“读《西游记》!”
能看古典名著,这很好。我又问:“你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他说:“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
我点点头表示赞许,谁知他又说:“这样一来,偷别人的抢别人的,警察找上门来,还能把他们打回去!”
我脸一黑,痛揍之。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经典名著《西游记》与当代价值观的错位制造反差,父亲对儿子学习成果的期待与孩子对孙悟空行为的曲解形成强烈对比。铺垫时用‘做人要有本事’建立正向预期,结尾‘偷抢打警察’的反转既突破常识又暗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记忆,荒诞感来源于儿童天真解读与成人社会规则的碰撞。'痛揍之'的暴力收尾以夸张方式释放了道德焦虑,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原则——既触碰了教育焦虑的社会痛点,又通过儿童稚语消解了严肃性。语言简洁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结构:询问读书情况(一翻)、肯定名著阅读(二翻)、赞许学习态度(三翻)、暴力结局抖响包袱。
2024/10/07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