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姐在折扣商店挑了一些东西,终于轮到她结账时,才发现有一个商品上没有标价。柜台用广播向在货架附近的店员查询价格,整间店的人都听得到。接下来想像一下这情况有多尴尬:
 
“第13排的,查一下,特大号的TAMPAX(卫生棉条)多少钱?”
 
更糟的是,在后面某个人,显然误解了“TAMPAX”听成“Thumbtack”(图钉)。广播传来他非常“专业”的语气问:“你要那种可以用手指推进去的?还是要用榔头钉进去的?”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公共场合的尴尬情境成功制造了双重幽默效果。首先利用TAMPAX(卫生棉条)与Thumbtack(图钉)的发音相似性制造谐音梗,紧接着通过顾客对商品使用方式的荒诞解读(手指推进/榔头钉入),将女性卫生用品与五金工具形成极端对比,在冒犯与共鸣间找到了精准平衡。广播问价场景具有强烈的代入感,而路人专业语气的回应则通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强化了荒诞感,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结尾开放式提问留有想象空间,延迟笑点和分享欲较强,但部分文化背景差异可能影响普适性。
257
收藏
2024/09/27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