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一对男女的对话:
女:“你不知道,偷东西的都不是好人吗?”
男:“那不一定,信陵君窃符救赵,匡衡凿壁偷光,哪个不是好人?”
女:“呸,流氓、无耻,快还我钱包!”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行为的反差制造反转笑点,符合幽默标准。首先用信陵君窃符救赵、匡衡凿壁偷光两个正面历史案例铺垫,暗示'偷亦可为善'的认知预期,结尾突然揭露男方偷钱包的现实卑劣行为,形成逻辑反转与道德落差。典故引用与偷窃行为的古今对比产生荒诞感,女方'呸,流氓'的直白斥责打破文雅对话氛围,形成语言节奏的陡峭转折。历史人物的'偷'与当代小偷的'偷'形成双关语义陷阱,既制造知识门槛趣味又精准踩中'冒犯边界'——用圣人行为为卑劣行径开脱本身就具有讽刺性。延迟笑点体现在听众需半秒反应时间才能连接典故与现实行为的荒谬关联,符合'偷东西不都是坏人'的预期违背原则。
2024/09/27 20:52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