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爱鸟人士,他特别喜欢鹦鹉。有一天,他经过一间鸟店,发现里面正在拍卖一只鹦鹉。他看那只鹦鹉毛色很好看,决定要买,于是他喊道:“我愿意出10美金买下这只鹦鹉!”
接着有人喊价:“我愿意出20美金!”
那位爱鸟人士不愿把那只鹦鹉拱手让人,于是他又喊了30美金……
可是另一个声音像在跟他作对,一直到那位爱鸟人士叫了200美金时才停……
那人买到鹦鹉很高兴,可是他突然想到:我花了那么多钱才买到这鹦鹉,如果它不会说话那我不就亏大了吗?
于是他就去问老板:“老板……你这只鹦鹉会不会说话啊?”
接着他听到鹦鹉大叫:“不会说话?!你以为刚刚是谁在跟你喊价啊?!”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多重反转制造强烈喜剧效果。首先设置竞拍悬念引导观众关注价格博弈,当买主担忧鹦鹉功能时形成第一次焦虑铺垫,鹦鹉突然以人类逻辑反击彻底打破'动物不会说话'的常识框架,完成从'人宠关系'到'对手竟是鹦鹉'的认知颠覆。竞价过程与鹦鹉开口的逻辑闭环形成完美呼应,既意外又符合内在逻辑,语言简洁有力('你以为刚刚是谁在跟你喊价')精准戳破悬念。该笑点同时满足情感释放(买主的焦虑被荒诞化解)和社会洞察(讽刺冲动消费),且无文化冒犯元素,具备延迟领悟和强烈分享欲的特质。
2024/12/15 02:06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