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讲完包公的故事,问同学们:大家长大后想做什么?大家都纷纷回答:“做包公。”
 
老师很高兴,这时不专心听课的小明说话了:“老师,我想做包公头。”
 
老师:“为什么?”
 
小明:“班里这么多包公,干活没人领怎么行!”
 
老师:“想得美,滚出去!”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利用谐音梗制造反转效果,将历史人物包公与现代职业包工头巧妙嫁接,打破听众对传统故事的预期。小明的回答既符合学生课堂场景的真实性(班级群体需要领导者),又暗含对职场现实的戏谑(工头管理工人),形成跨时空的荒诞对比。老师“想得美,滚出去”的训斥形成二次反差,既延续中国式课堂管教风格,又通过对话节奏形成相声式的捧哏效果。该笑点无需专业知识即可理解,但需要受众具备“包公-包工头”的发音联想能力,在文化共通性上存在轻微门槛。
332
收藏
2024/09/30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