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老师上机实践课时出了一道题,让大家用C编程。其最后结果要和他的答案一致。全班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无解,又近午饭,众人更是头昏眼花。忽一同学叫老师,声称他成了。老师前去一看,答案果然相同。就放其出去。众同学暗想,该人水平一般,何故今日高水平发挥。于是找其源程序一看。只有一句“printf("XXXXX ");”。众人大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程序员群体熟悉的课堂场景构建共鸣,利用教师只看结果不究过程的荒诞设定制造预期违背。核心笑点在于用printf作弊的极端反差,既讽刺了应试教育弊端,又符合技术群体对‘走捷径’行为的集体自嘲心理。反转力度较强(正经编程vs直接打印),语言简洁(仅保留关键代码),文化背景匹配(需理解C语言特性),但创新性稍显不足(类似作弊梗在技术圈常见),故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024/09/27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