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某同学在看漫画。
老师发现了便问:你在干什么?
“我在找东西。”
“找什么?”
“找,找……”
邻座的同学回答说:“找借口。”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课堂场景触发普遍共鸣,老师质问与支吾回答形成紧张铺垫,邻座突然以'找借口'双关破局,完成从物理动作到抽象借喻的反转。谐音梗与问答节奏精准踩点,'找东西/找借口'的语义跳跃既打破逻辑又未越冒犯边界,学生间掩护的荒诞默契感形成情感解压。短平快的三句对话符合碎片化传播特性,便于记忆复述,且不同文化背景受众都能捕捉到'被老师抓包时找理由'的共性体验。
2022/07/30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