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和小姐妹去春游,
有2个男孩子不太熟悉的,
其中有1个,
他的小拇指截掉一半。
他说,
小时候贪玩,用工厂冲床轧指甲,
结果小指头轧去半截。
我的小姐妹一脸崇拜,
然后没头没脑地说:
那你用什么挖鼻孔?
挖鼻孔…
…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这个笑话通过意外转折制造荒诞感,在严肃的工伤回忆中突然插入挖鼻孔这种日常琐事,形成强烈反差萌。提问者用天真无邪的语气突破社交礼仪边界,既精准刺破对残障人士的过度谨慎态度,又用人类共通的生活习惯(挖鼻孔)消解了沉重感。小拇指缺失与鼻孔直径的联想存在画面感,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原则——既没有真正冒犯肢体缺陷群体(提问动机是好奇而非嘲笑),又巧妙利用人体器官比例制造无伤大雅的滑稽效果,容易引发听众对‘如何用半截小指完成精细操作’的脑补笑点。
2024/09/27 22:50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