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了儿子的成绩单,发现有好几科不及格。
 
父:你国外的地理怎么也很差?
儿:因为我没去过国外吗!
 
父:你的历史也这么差啊?
儿:我生得太迟了,以前的事大多不知道呀!
 
父:怎么公民也不及格呢?
儿:我未成年,根本不算是公民嘛!!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对话通过父子间荒诞的因果逻辑制造喜剧效果,儿子将学科成绩差归咎于时空错位的客观因素(没去过国外、生得太迟、未成年身份),这种用表面合理实则荒谬的理由推卸责任的行为,精准捕捉了青少年逃避批评时的狡辩心理。三次问答形成递进式重复结构,地理-历史-公民三门学科的借口层层升级,尤其是将'公民不及格'与'未成年非公民'强行关联,在常识认知与狡辩逻辑间形成强烈反差,符合'预期违背'与'反转力度'的幽默机制。台词简洁明快,每个包袱仅用两句对话完成铺垫与抖响,且借口理由皆基于大众普遍认知概念(旅行与地理学习的关系、历史事件的时间性、公民法律定义),易于引发听众对类似生活场景的联想与共鸣。
219
收藏
2024/09/27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