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里没有用到双关语,也用到了双关语
我們要怎麼梗圖更好笑??有創意偷梗加個雙開語

这张图里没有用到双关语,也用到了双关语

我們要怎麼梗圖更好笑??
有創意
偷梗
加個雙開語
这张图里没有用到双关语,也用到了双关语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漫画的幽默来自于一种自我指涉和反讽的结构,它通过“讨论如何让梗图更好笑”这一主题,巧妙地揭示了网络迷因(meme)创作中常见的套路,并在最后一格用夸张的方式将这些套路本身变成了笑点。 第一格:会议场景中,一位领导提出问题:“我们要怎样让梗图更好笑?”这设定本身就带有讽刺意味——仿佛制作搞笑图片是一门需要严肃开会讨论的“专业工作”,暗示了现代网络文化中对“梗”的过度分析和形式化。 第二格:三位参与者分别提出建议:“有创意”、“偷梗”、“加个双关语”。这三个建议代表了网络迷因创作中的典型策略: - “有创意”是理想化的说法,但现实中很少见; - “偷梗”指的是复制或改编已有热门梗,这是最常见也最省力的做法; - “加个双关语”则是许多文字类梗图常用的技巧,比如利用谐音、多义词制造笑点。 第三格是关键的反转。左边小框里,提出“加个双关语”的人突然表情愤怒,似乎被冒犯了;右边大框则展示了两个穿着现代服装、戴着绿色头巾、长着浓密胡须的男人,他们看起来像是关羽的现代版形象,正在严肃地讨论什么。这个画面明显是在模仿经典历史人物的形象,但放在现代职场环境中,形成强烈的荒诞感。 而重点在于:标题说“这张图里没有用到双关语,也用到了双关语”。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双关。表面上看,图中并没有出现文字上的双关语(比如谐音或一语双关),但“双关语”这个词在这里被用来描述整个漫画的结构——即“讨论如何使用双关语”这件事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关于“双关语”的双关。 更进一步,最后的画面中,两个“关羽”形象的人物出现在办公室里,可能是在暗示“关公面前耍大刀”这个成语,也就是“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这又是一个双关:既指字面意义的“关羽”,又暗喻“在高手面前装腔作势”,而这个行为恰好发生在“讨论如何让梗图更好笑”的会议上,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懂梗、其实只是照搬套路的人。 因此,整张图的幽默来源于: 1. 对网络迷因创作方式的讽刺; 2. 用“双关语”来讨论“双关语”,形成元语言的循环; 3. 最后一格的视觉反差和文化符号的错位(古代英雄+现代职场); 4. 标题与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呼应,制造出“我明明没用双关,但我用了”的悖论式笑点。 这种层层嵌套的幽默,正是现代网络文化中典型的“meta”(元)笑话风格,让人在理解之后会心一笑。
17
收藏
09/02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