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
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是他回答了。
“老师,是米!”
“不错不错,请坐下。”
“可是,有谁还知道其他的呢?”
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但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老师,还有菜!”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课堂场景制造了双重反差:乖巧学生按剧本回答与后进生突发奇想的错位形成第一次反转,'菜'作为长度单位的荒谬回答打破常识形成第二次反转。谐音梗'米'与'菜'的组合巧妙利用中国人'饭菜'的日常认知惯性,在常识与荒诞间制造了足够认知落差。但该笑点存在地域局限性,部分方言区'米'发音与'菜'关联度较弱,且对未接触过'菜'作为量词(如'两菜一汤')的听众理解门槛较高,削弱了普适性。后进生人设与食物答案形成的刻板印象稍显陈旧,降低了惊喜阈值。
2024/09/27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