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地理老师上地理课,要求学生必须将地球仪带来,可是有一个学生不知什么原因没带来。
 
别的同学纷纷转动着地球仪寻找老师提问的地理位置,他只好干坐着。
 
老师想难为他,突然喊他起来回答问题。
老师问:“亚马逊河在哪儿?”
 
那个学生低着头,不作声。
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带地球仪?你老是低着头在看什么?”
 
那个学生回答说:“老师,地球仪我带来了,它站在我脚下,我正在低头找亚马逊河,可是它太大了,我看不见亚马逊河在哪儿?”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将地球仪与真实地球的物理尺度进行错位联想,利用空间认知反差制造荒诞感。学生用具象脚踩地球的行为解构抽象地理概念,既化解了未带教具的尴尬(压力释放),又暗合'地球仪即微缩地球'的原始定义(预期违背)。'低头找河流'的视觉化表达与'看不见'的结论形成闭环,在语言上完成从实体教具到星球本体的逻辑跳跃(双关/反转),符合青少年用非常规思维应对权威压迫的群体心理(情感联结)。但受限于地理课堂场景的垂直性,部分非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理解延迟(知识门槛)。
301
收藏
2022/07/29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