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错题罚抄500遍,回家一顿抄。老爸说他给我数,到100遍就给我标注上。抄得正欢时,看见老爸数也没数就标上100了,问:“爸,您怎么不数数就给我标上啊?”
 
“老子都没耐心数,他会去数吗?”
 
哦,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父子互动的日常场景制造了双重反转。首先用父亲主动帮忙标注的温情铺垫,在儿子发现父亲未数遍数时形成第一次意外转折,最后父亲那句'老子都没耐心数,他会去数吗'既解构了教师权威,又暗含对教育形式主义的吐槽。对话体结构简洁有力,'抄得正欢'的投入状态与真相揭露形成强烈反差,'老子/他'的称谓转换巧妙完成视角切换,让听众在顿悟制度荒诞性的同时,因角色立场的镜像对照产生会心一笑。故事内核既符合学生群体对罚抄制度的集体记忆,又以成年人角度完成对教育系统的温和讽刺,在冒犯边界把控上较为得当。
214
收藏
2024/09/27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