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单位一同事问我:“舌头是用来干嘛的?”
 
我连答几次都是错。
 
这时,旁边的女同事幽幽地说了一句:“逗B!”
 
我恍然大悟!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谐音梗制造反转效果,在职场常见问答场景中植入了网络流行语‘逗B’,利用‘舌头功能’与‘逗比’发音的相似性打破常规预期。女同事突然插入的答案形成了三翻四抖结构,前三次错误回答铺垫与最终谐音梗爆点的节奏分配合理。‘逗B’作为年轻人熟悉的戏谑表达,在办公室同事互动场景下冒犯边界控制得当,既暗示了舌头发音功能又暗藏对提问者的调侃,符合‘安全地打破规则’的幽默本质。但受限于特定网络用语认知门槛,部分群体可能无法立即理解双关含义。
146
收藏
2024/10/30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