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篇(16)
 
花好是一名高中生,昨天学校体检,有一项是测脉搏,也就是心跳。好在花好一切正常,但是班主任不知道,第二天就问花好:“昨天体检有毛病吗?”
 
花好回答道:“一切正常。”
 
班主任又问道:“心跳多少次?”
 
花好回答道:“正常,前半分钟跳了32下,后半分钟跳了33下。”
 
班主任一听,骂道:“你真是个草包,直接说一分钟跳了65下不就可以了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对话制造了反转效果。前半段铺垫花好两次分述心跳次数的冗余表达,结尾班主任用'草包'粗暴总结时,观众会瞬间意识到'32+33=65'的数学陷阱——这种用客观数据制造反差的技巧,既符合'预期违背'的幽默原理(将常识性数学问题伪装成生物检测问题),又通过'草包'这种非常规教师用语形成适度冒犯。同时,教育场景的选择天然具有学生群体的共鸣基础,'直接说结果'的沟通矛盾精准刺中应试教育下标准化思维的荒诞性。但笑点强度受限于语言技巧较平实,且数学梗存在理解门槛,导致惊喜阈值与传播力稍弱。
256
收藏
2024/10/25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