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不学无术,斗大的字认不了一布袋。但却又假装斯文,手里经常拿着书籍,跑到县衙门的告示栏前,听别人念告示;然后再向村里人讲,以夸耀自己的见识广。
 
有一次,他又去“看”告示。有个知道某甲底细的人,便故意说:“第一条,途中看书,罚款十五两。” 某甲听了,赶紧把书本掖在腰里;那人又念下去:“第二条,身上藏书,痛打十五板。” 某甲大惊,悄悄地把书扔掉,那人又说:“第三条,抛弃圣贤书,立即收监。” 某甲人惊人色,撒腿就跑!
 
但却被两个衙役一把抓住,喝道:“哪里逃!今天的告示是通缉录入犯!你这家伙看完告示便慌慌张张地逃走,定是身上有屎,作贼心虚;走,见大老爷去!”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多层反转和夸张的衙门告示内容制造荒诞喜剧效果。某甲三次行为对应三条虚构告示的递进式惩罚(掖书、弃书、逃窜),在暴露其虚伪的同时形成环环相扣的笑点。结尾衙役抓捕的真正理由与前三层虚假告示形成终极反转,将装文化人的闹剧升华为通缉犯落网的意外结局,完成了从戏弄到错位指控的喜剧叠加。故事利用古代社会场景营造错位感,通过'圣贤书''身上藏书'等古代元素与现代'查酒驾式'执法逻辑的碰撞,在文化反差中产生幽默张力。
243
收藏
2024/09/29 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