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文科的学生来说,让我们学什么《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类的课程,简直是痛苦万分的。
书是胶印的,全英文,大而厚,从高空作自由落体,足以砸死人。
老师据说刚从国外留学归来,所以普通话显然已经退化了,每次都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每次他的课,我都在下面看杂书。大家笑,我也笑。
后来我问同学,他每节课必提紫菜,他一提,我就肚子饿,我实在不明白紫菜与这门课有何关联。同学笑答:“紫菜者,子串也。”
我顿悟。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内容通过文科生视角对理科课程的痛苦经历展开叙述,成功构建了学生群体的共鸣基础。老师普通话退化引发的集体哄笑场景,暗合了课堂常见的荒诞感。核心笑点采用中文谐音梗(紫菜/子串),在数据结构专业术语与学生生活经验间制造了巧妙错位,既保持了知识门槛的精准性(需理解'子串'概念),又以饮食联想消解了技术术语的严肃性。自由落体砸人、看杂书同步发笑等细节,通过夸张手法强化了文科生面对技术课程时的窘迫处境,结尾的顿悟式反转完成了从困惑到解谜的情绪释放。整体符合教育场景的集体记忆,在冒犯边界(未攻击特定群体)和创新性(旧课程新解构)之间取得平衡,具备延迟领悟与可传播性。
2024/10/03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