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途中有一条水沟挡住去路。
行至沟旁,他的仆人把肩上的行李背稳,一跃而过。可是这位秀才没有过沟的本领,呆立沟旁,十分焦急。
仆人看见,就大声喊道:“相公,把胆子放大点,跳!”于是,这位秀才就两腿并齐,用力一跳。但他没有跳过沟,却“扑通”一声,掉到水里,成了个“落汤鸡”。
仆人埋怨他说:“哎呀,相公!你怎么把两腿并在一起跳呢?”秀才答道:“跳者,乃双脚并用也。”弄得仆人哭笑不得。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笑话通过秀才与仆人行为的反差制造幽默,秀才掉水后迂腐地用文言文辩解'跳者,乃双脚并用也',既突显了读书人拘泥书本的性格弱点,又制造了语言逻辑与现实行为错位的荒诞感。仆人'哭笑不得'的反应强化了喜剧效果,符合'意外与反转'标准中'打破常规逻辑'的要求,同时'双脚并用'的辩解在'语言技巧'层面形成了双关语义的错位笑点。故事对书生迂腐形象的塑造具有社会普遍认知基础,符合'共鸣与普适性'原则。
2024/09/27 17:3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