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约一个女孩出来玩,怎奈她妈妈脾气暴躁。
打电话之前各种酝酿,想说:阿姨您好。xxx在家吗?可以叫她出来玩吗?
没想到电话打通了是她爸爸接的。
清楚地记得当时脑抽地说:叔叔您好!阿姨在家吗?我想叫她出来玩。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身份错位与急转直下的尴尬感制造笑点。初始铺垫建立对暴躁母亲的紧张感,却在父亲接电话时触发双重意外:一是接听者身份错位打破预期,二是口误将约女儿的请求平移给母亲,形成伦理荒诞感。语言简洁利用“阿姨在家吗”双关性,既指向原本想找的女生母亲,又在父亲接听时产生想约阿姨本人的歧义,符合成年人社交失误的共鸣。结尾的冒犯边界控制得当,未涉及敏感话题,用无害的尴尬场景完成压力释放,延迟回味时会因代入社死感而强化笑果。
2024/10/08 10:39


粤ICP备202306887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