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课睡觉,英语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番茄是水果还是蔬菜?”
 
“丫的,突然忘了,随便选吧:‘是水果!’”
 
老师立马瞪了眼珠子,同桌小声提醒我错了。
 
还好我机智,立马说:“是蔬菜。”
 
老师更生气了,把我领出了教室。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叫我翻译。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双重误解制造出人意料的反转效果。首先利用番茄生物学属性(水果)与烹饪分类(蔬菜)的经典矛盾设置第一次错位,当学生根据同桌提示修正答案时,又揭示出更根本的误解——老师要求的并非选择题而是翻译题。这种在语言逻辑层面对提问意图的错位解读,配合学生自认机智实则完全跑偏的荒诞感,形成了嵌套式笑点结构。结尾的真相揭露既呼应了英语课场景设定,又以教学场景中常见的指令误解引发普遍共鸣,符合‘预期违背’与‘反转力度’原则。口语化的‘丫的’粗话使用在冒犯边界内增添了真实感,符合学生身份设定。
159
收藏
2024/09/27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