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见一个小偷在公交车上偷一个女人的手机,没有人敢吭声。机智的小孩大声说了声:“妈妈,这位叔叔帮你把掉在地上的手机捡起来了……”
 
车里的人投来表扬的眼神。
 
到站下车……
 
那个女人强行将他拉下车。于是他急了,大喊:“她不是我妈妈……”
 
车里的人又笑着说:“这孩子又淘气了……”
 
好了,从此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咳,不说了,又一车砖来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两次社会认知反转制造荒诞感:小孩第一次用善意谎言阻止偷窃时,乘客的正面反应与现实中可能遭遇的危险形成第一次错位;当小孩被陌生人强行带走呼救时,乘客用‘淘气’标签消解了真实危机,形成更强烈的黑色幽默。结尾‘不归路’与‘搬砖’的留白,既影射了孩童可能被拐卖的残酷现实,又用劳动场景消解沉重感,在冒犯边界上保持微妙平衡。语言节奏采用典型‘三翻四抖’结构——偷窃场景铺垫、孩童第一次谎言为翻、被拖下车为二翻、乘客最终误解为抖,荒诞递增强化笑点。‘又一车砖’的延迟联想既满足社会对拐卖现象的集体焦虑释放,又以农民工自嘲姿态完成情感解构,符合压力缓解与荒诞解构双重机制。
219
收藏
2024/09/27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