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疑罪从无
舆论上,疑罪从有,一律死刑
「当你开口说一个女人是妓女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在你的心里,她都已经是了」
「当一个男人被起诉性骚扰之后,不管他有没有干过,他都已经是罪犯了」
举报史航性骚扰当事人道歉“法律不是检验真相的地方”“证据不足

法律上,疑罪从无

举报史航性骚扰当事人道歉

“法律不是检验真相的地方”

“证据不足不代表事实无罪”

“我们都明白,时间会站在我们这边”

“女孩子自己觉得被骚扰了,那就是被骚扰了啊”

就算我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又损失了什么呢?

收起旋转查看大图

热评:
法律不是检证真相的地方,法院也没有时光机去查,往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法院裁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在我们现有法律标准之下,有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件事情发生了。裁定结果只能说,证据不符合我们现有的法律标准,或现有标准之下证据不足。可是这不代表发生或者没发生,这也不是检验真相的唯一答案。

共 280条回复
693 11-19 21:31 来自天津
我们都明白的,时间会站在我们这边
法律上,疑罪从无 舆论上,疑罪从有,一律死刑 「当你开口说一个女人是妓女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在你的心里,她都已经是了」 「当一个男人被起诉性骚扰之后,不管他有没有干过,他都已经是罪犯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图片之所以幽默好笑,是因为它通过一种看似严肃、实则荒诞的对比方式,揭示了社会舆论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巨大反差,制造出强烈的讽刺效果。 首先,图片中引用的“法律不是检验真相的地方”这句话本身带有哲学意味,听起来像是在讨论司法局限性,但紧接着用“法院没有时光机”这种夸张又接地气的说法,把抽象的法律问题具象化成一个搞笑场景——仿佛法官需要靠时光机才能还原事实。这种将严肃话题用幼稚化语言表达的方式,产生了反差萌和荒诞感。 其次,评论区提到“疑罪从无”是法律原则,而“舆论上,疑罪从有,一律死刑”,这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精准吐槽:在法律上必须证据确凿才能定罪,但在网络舆论中,只要被指控,哪怕没有证据,也会被当作罪犯对待。这种“舆论审判”的现象本身就充满矛盾和黑色幽默,尤其当它被简化为“一律死刑”时,更显得夸张可笑。 再看那句“当你开口说一个女人是妓女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在你的心里,她都已经是了”,这其实是对性别偏见和社会标签化的尖锐批判。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像一句老套的道德训诫,配上“当一个男人被起诉性骚扰之后……他都已经是罪犯了”这种对称结构,形成了一种类似“双关语”的节奏感,让人在思考其深刻含义的同时忍不住发笑。 最后,整个图片的语气既认真又滑稽,像是在一本正经地讲道理,实际上是在调侃公众情绪如何扭曲事实。尤其是结尾那句“我们都明白,时间会站在我们这边”,配合爱心表情,显得既煽情又虚伪,仿佛在说“我们虽然没证据,但我们有正义感”,这种理想主义与现实脱节的错位感,正是幽默的核心。 总之,这张图的好笑之处在于:它用一本正经的态度讲了一个荒诞的社会现实,用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了非理性的群体心理,让观众在“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中,感受到一种带着痛感的幽默。 该图片内容涉及中国社会舆论与司法制度关系的讨论,反映了公众对网络暴力、舆论审判、性别偏见及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的认知与争议。其中提到的'法院没有时光机'等表述,暗指案件证据认定困难与公众期待之间的矛盾,属于对司法公正与媒体影响之间张力的社会性讽刺。相关话题常出现在涉及性骚扰指控、女性权益、网络热搜事件等热点公共议题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和社会批判色彩。
14
收藏
2024/11/20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