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一个插班生,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几乎能回答老师所有的难题,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高难度的化学题,全班同学哗然,最后老师只好把目光转向了这个插班生。
 
插班生问道:“是用中文回答还是用英文回答?”
 
“那先用中文吧。”
 
插班生回答:“不知道。”
 
“英文呢?”
 
“I don't know!”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多重反转制造幽默效果。首先铺垫插班生近乎全能的形象,在老师提出难题时通过中英文切换制造悬念,最终用两种语言重复相同答案形成反差。语言简洁有力,中文回答的直白与英文回答的仪式感形成荒诞对比,符合‘预期违背’和‘反转力度’原则。结尾利用学霸人设崩塌的意外感制造笑点,同时精准捕捉学生群体对课堂问答场景的共鸣,完成对学霸形象的温和解构。但谐音梗复用稍显刻意,且‘学霸不会答题’的设定存在一定逻辑漏洞,导致部分听众可能产生预期违背过度的不适感。
392
收藏
2024/09/29 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