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
中式教育有哪些让你不理解的东西?知乎·505个回答1394个

似是故人来

中式教育有哪些让你不理解的东西?
知乎·505个回答1394个关注)
函件支护赤史八
十关注
V
9942人赞同了该回答》
12人听过

“因为XX同学,全班晚放学15分钟”
出自秦朝-连坐制度

“你们组来投票,选出那个最不老实的孩子”
出自汉朝-十一抽杀令

“这次的“贫困生”由班长组织一下,放学前交给我”
出自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明天学校组织打扫积雪,大家记得带铁锹来
出自唐朝-府兵制

“下周一检查背诵,错一句的全文抄十遍,错两句的全组一起抄”
出自宋朝-王安石保甲法

“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将直接决定你下学期的同桌是谁”
出自唐-科举制

“班长,记一下上课说话的同学,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本周的班级日志上”
出自明朝-锦衣卫廷杖制度
似是故人来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张图片之所以幽默好笑,是因为它用一种极具讽刺和荒诞的方式,将现代中国教育中常见的、令人感到压抑或不合理的现象,与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些残酷、专制或荒谬的制度进行强行关联。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手法制造了强烈的反差和喜剧效果。 具体来看: 1. **“因为XX同学,全班晚放学15分钟”——出自秦朝-连坐制度** 这句话把现代学校中因个别学生迟到或犯错而惩罚全班的现象,比作秦朝的“连坐制度”,即一人犯罪,全家或邻里受牵连。这显然是夸张和戏谑,但又让人觉得“好像真有那么点道理”,从而产生荒诞感。 2. **“你们组来投票,选出那个最不老实的孩子”——出自汉朝-十一抽杀令** “十一抽杀令”是古罗马的军事惩罚制度,每十人中抽一人处死,用来震慑士兵。这里却拿来形容班级里让学生互相揭发、投票选“最不老实”的孩子,暗示这种做法像极了古代的残酷刑罚,讽刺了教育中对学生的道德审判和群体压力。 3. **“这次的‘贫困生’由班长组织一下,放学前交给给我”——出自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门第出身。这里把评选贫困生变成“由班长组织”,暗指评选过程不透明、可能掺杂人情关系,讽刺了现实中扶贫资助评选中的不公平现象。 4. **“明天学校组织打扫积雪,大家记得带着铁锨来”——出自唐朝-府兵制** 府兵制是唐朝的兵役制度,百姓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这里把学生扫雪当成“服劳役”,调侃学校劳动任务的强制性和形式化,仿佛学生是被征召的“民兵”。 5. **“下周一检查背诵,错一句的全文抄十遍,错两句的全组一起抄”——出自宋朝-王安石保甲法** 保甲法是宋代的一种基层治安制度,强调邻里连保。这里把背书惩罚扩大到“全组一起抄”,讽刺了教育中“一人犯错,集体受罚”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借用了历史名词增加荒诞性。 6. **“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将直接决定你下学期的同桌是谁”——出自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定仕途,这里把考试成绩直接挂钩同桌安排,夸张地表现了应试教育中“分数至上”的极端化,让人忍俊不禁。 7. **“班长,记一下上课说话的同学,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本周的班级日志上”——出自明朝-锦衣卫廷杖制度** 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机构,廷杖是公开鞭打大臣的酷刑。这里把记录违纪学生名字比作“廷杖”,暗示这种行为带有监控和羞辱性质,讽刺了学校管理中的高压和威权色彩。 整段文字通过将现代教育中的种种“奇葩规定”与古代严苛制度强行对应,既揭示了现实问题,又用历史典故制造了强烈的反差和黑色幽默。它不是单纯搞笑,而是以幽默为武器,批判了教育体制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因此让人在笑过之后,也会陷入思考。 该图片评价内容涉及中国教育体制的讽刺性讨论,借秦朝连坐、汉朝十一抽杀令(实为古罗马)、魏晋九品中正制、唐朝府兵制、宋朝保甲法、隋唐科举制、明朝锦衣卫廷杖等历史制度,影射当前学校管理中的集体惩罚、学生互监、形式主义劳动、应试导向等问题,反映公众对教育方式与权力结构的批判性反思。
52
收藏
09/18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