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数学的老教师有一次上课,他出了道选择题,然后问学生选哪个。
 
开始有学生叫道“选a”,他批评说“草包”;
 
这时又有学生说“选b”,他摇头说“蠢材”;
 
原先不作声的学生全都大声说“选c”,他大骂道“一群饭桶”。
 
最后全体学生无比自信地齐声答道:“选d”,这位老师如释重负,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嗯!”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这个笑话通过层层递进的师生互动制造了强烈反转效果。老师对每个选项的毒舌评价(草包/蠢材/饭桶)形成重复结构下的期待感,最终全体学生自信喊出D时,老师如释重负的“嗯!”形成预期违背的喜剧反差。简洁的四段式结构暗含数学选择题的选项特性,教育场景的代入感强化了荒诞感,师生权力关系的反转(学生集体猜错衬托正确答案)则带来压力释放的爽感。虽未使用复杂技巧,但精准踩中了“三翻四抖”的节奏和反权威的集体潜意识。
395
收藏
2024/10/08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