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单位同事小柯去相亲。
 
第二天一大早,介绍人看见小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关切地问:“咋样啊?不满意?”
 
小柯摇摇头叹口气说:“不是个好兆头啊!”
 
介绍人不解:“怎么说哦?你俩不是看电影去了吗?”
 
小柯郁闷地说:“关键看的是个老电影《天仙配》!”
 
介绍人更加迷惑:“这电影怎么了?多么经典的爱情故事!”
 
小柯幽幽地说:“可这是黄梅戏,是不是告诉我黄没戏啊?”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笑话通过谐音梗'黄梅戏'与'黄没戏'的巧妙双关制造反转,符合中国观众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基础。相亲场景具有普适性,七夕节点强化情感共鸣。铺垫节奏合理,先通过垂头丧气的状态引发悬念,再用电影片名引导听众进入逻辑误区,最后用方言谐音('梅'与'没'在部分方言中发音相近)制造预期违背。语言简洁符合相声'三翻四抖'结构,既保留传统婚恋价值观的荒诞解构,又未触及冒犯边界。但扣分点在于黄梅戏的年轻受众面较窄,且谐音梗存在地域理解差异。
266
收藏
2024/10/11 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