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老板是一个来华居住10多年的美国人。
 
工作的时候严谨认真,可下班之后也能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因此深受大家喜爱。
 
美国老板有两项引以为傲的优点,总是挂在嘴边:
 
一是能喝北京的二锅头,其酒量令一般中国人望“洋”兴叹,更别说外国人了。
 
二是自认是个北京通,认为自己的京片子非常标准。
 
说实话,老板的中文真不错,一般外国人很难望其项背,可是离“京片子”还是有距离的。只是为了照顾面子,同事们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
 
上周老板在外地出差,往公司打电话找我。新来的同事小张接的电话,他根据来电显示的号码和听筒中传来的口音,对我喊道:“路哥,电话,有一外地人找您。”
 
老板出差回来后,再不提自己是标准京片子了。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点击查看全部
该笑话通过文化错位制造喜剧效果,利用老板自诩的北京通形象与新同事误判其'外地人'身份形成强烈反差。核心笑点在于跨文化认知差异的巧妙捕捉:美国老板用十年构建的京籍优越感,被来电显示和口音瞬间解构,既保持了职场中给上司留面子的微妙默契,又通过'外地人'这个中性词实现温和讽刺。谐音梗'望洋兴叹'的双关运用(既指酒量又暗示外国人身份),以及老板事后沉默的留白处理,既符合中国人含蓄幽默的特质,又让听众在延迟领悟中获得解构权威的快感。情节设置符合外企职场真实情境,中外员工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点。
327
收藏
2024/09/29 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