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开了一个私塾,教了七八个弟子。
有一天,老先生说:“今天我教你们做诗,你们要给我记牢,一会儿采风回来每人做一首交给我。”
在老先生讲完要领之后,遂带弟子们出去采风。
途径一片玉米地,其中一个弟子曰:“师父,你看有人在耍流氓。” 原来是一对男女在调情。 老先生不悦道:“读书人出言如此粗俗,这应该叫龙戏凤,都给我记住,以免日后丢人。”
往前又走,一弟子看到池塘边有一只甲鱼在爬,遂大叫:“师父,您看!王八。”
先生又道:“此物唤作爬地龙,懂吗?”
行不多远,又一弟子看到出殡的人群,随口说道:“哎呀,死人了。” 先生道:“此谓西天去。”
众弟子不语,回到小城之后,一弟子见一女子倚立于门旁,路人飞眼儿,低声道:“这就是妓女吧?”
先生怒曰:“叫立门停。”
他犯了搞笑时的最大禁忌:解释笑话😂
该笑话通过师生三组对话构建了完整的喜剧结构:弟子用市井语言直述现象,先生用雅称强行包装,最后妓女被冠以'立门停'的称谓形成闭环讽刺。文白对比制造强烈荒诞感,重复三次的'纠正教学'为最终反转蓄力,当弟子将'妓女'雅化为'立门停'时,表面完成语言训练实则暴露文人虚伪,这种对语言包装的戏谑解构形成了双层笑点。故事完整运用了'三翻四抖'技法,每个案例既独立成梗又互为铺垫,收尾处'立门停'的命名既符合前文逻辑又突破常规范畴,在文雅与粗俗的认知冲突中达成幽默效果。
2024/09/27 19:04


粤ICP备2023068874号

